皮肤平滑肌瘤主要是由平滑肌细胞组成的皮肤肿瘤。可发生于各种年龄,但以20~30岁最多见。皮肤平滑肌瘤临床少见,可分为单纯性平滑肌瘤及其与血管结构相关的血管平滑肌瘤。单纯性平滑肌瘤又根据发生部位分为毛发平滑肌瘤及生殖器平滑肌瘤。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可能与机械刺激及体内激素变化有关。外科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切除不完全者可复发。放射治疗无效。本病属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小的损害也可自行消退,预后较好。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皮肤平滑肌瘤的:就诊科室、病因、症状、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危害、预后、预防等介绍

外文名

leiomyoma  cutis

症状表现

结节较大,直径可达2cm,表面皮肤紫红色、红褐色,早期皮损自觉症状,逐渐出现阵发性疼痛

就诊科室

肿瘤科

显状部位

全身

原因

染色体1q42.3-43的延胡索酸水合酶基因胚系突变

相关检查

癌胚抗原(CEA)

就诊科室

  • 皮肤性病科

病因

  • 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可能与机械刺激及体内激素变化有关。免疫功能低下、低龄或多发性血管平滑肌瘤的患者,其发病可能与Epstein-Barr(EB)病毒感染有关。

症状

  • 可发生于各种年龄,但以20~30岁最多见。多发损害多见于男性,而单发者则在性别上无差别。主要表现如下:

  • 多发者为针头大到豆大、褐色或蓝色、硬固隆起结节。多发于背、面或四肢伸侧。通常成群发生。结节呈弧形或线状排列,群集的结节有时融合成斑块。

  • 单发的皮肤或皮下平滑肌瘤通常豆大至胡桃大,偶有更大者。特别多见于下肢伸侧、阴囊、大阴唇及乳房。

  • 虽然有些病例肿瘤疼痛甚为突出,特别是较大者更为明显,但并不经常有疼痛。

检查

  • 主要是视诊,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作为诊断依据。

诊断

  • 医生根据病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即可确诊。

  • 单发的皮肤或皮下平滑肌瘤通常豆大至胡桃大,偶有更大者。特别多见于下肢伸侧、阴囊、大阴唇及乳房。

  • 虽然有些病例肿瘤疼痛甚为突出,特别是较大者更为明显,但并不经常有疼痛。在寒冷及局部刺激的影响下,肿瘤通常可收缩,或出现一种缓慢的蠕动。

  • 组织病理:平滑肌瘤是由不同走向的平滑肌束纵横交错构成。平滑肌瘤细胞甚似正常的平滑肌细胞。核位于中央,细长而端顿,但略微大些。大多数不含有肌原纤维。肌纤维呈条索状或稍有波浪状。

鉴别诊断

  • 需要与神经瘤、神经纤维瘤、血管球瘤、纤维瘤等疾病鉴别,可通过临床表现、组织病理检查等区别。

  • 当皮肤出现单发或成簇的疼痛性丘疹或结节,即需要考虑到皮肤平滑肌瘤。

治疗

  • 外科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切除不完全者可复发。放射治疗无效。

危害

  • 本病属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小的损害也可自行消退,没有明显危害。

  • 皮肤出现皮损,看起来不美观,患者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

预后

  • 外科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切除不完全者可复发。

预防

  • 本病病因不明,暂无有效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