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人斩(日文:百人斬り,平假名音读:ひゃくにんぎり)是指1937年11月29日至12月10日期间,侵华日军少尉向井敏明和野田毅在由上海进攻南京的途中,以“谁先斩杀100人”为竞赛目标屠杀中国人的事件。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百人斩的:事件背景、事件过程、事件后续、相关争议、相关评论、相关证据、相关作品等介绍

别名

百人斬り(平假名音读:ひゃくにんぎり)

发生时间

1937年11月29日

结束时间

1937年12月10日

发生地点

日军上海进攻南京的途中

主要人物

日本军官:向井敏明、野田毅

简介

1937年11月,中国守军从淞沪战场撤离后,日军第16师团向井敏明和野田毅随军在由上海进攻南京的途中,展开了灭绝人性的“砍杀百人大竞赛”。向井敏明和野田毅先后在无锡、丹阳城、句容和紫金山麓等地进行屠杀。至12月10日,两人会合时向井敏明杀害人数106人,野田毅杀害人数105人,无法确定谁先杀害人数达到100人,两人约定以平局判定并继续比赛,看谁先杀满150人,之后继续。战后,该事件新闻原稿被在东京审判庭工作的高文彬先生发现后传回中国国内,中方立即向盟军总部提出抓捕罪犯,之后两个杀人凶手被押解到南京接受审判,被判决为死刑。在1948年1月28日,向井敏明和野田毅被押到雨花台刑场执行枪决。此后日本右翼军国主义分子的众人多次对其侵华行为进行诡辩,但是侵华行为证据充足,其诡辩无人认同。

时任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驻远东记者汤姆斯·密勒(T·F·Millard)所办的《密勒氏报》 报道《东京日日新闻》所载“杀人比赛”消息后,曾加评论:“如此暴行,可谓惨绝人寰矣。”

事件背景

1937年7月7日,日军以士兵失踪为借口,派遣军队包围卢沟桥附近的宛平城,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第三日,交战双方同时派遣军队增援华北。1937年7月26日,双方军队开始交战,中国军队三日后被迫撤离。7月30日,北平和天津相继被日军攻占。

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蓄谋已久后开始攻打上海,淞沪会战爆发。随后,淞沪会战迅速扩大,日军不断增兵。国民政府也先后调集粤军、桂军、东北军等部队投入会战。双方交战三月,因日军海陆空作战能力高于中国,中国军队防线接连被攻破,双方进行激烈战斗至11月12日,上海沦陷。由于上海失守,当时的首都南京东南方向门户大开,日军趁机兵分三路进攻南京。

从淞沪地区出发后,日军就制造了一系列的烧杀淫掠事件。1937年12月初,日军第16师团作为最先逼近南京的部队,自丹阳进入句容至汤山镇之间,在周围村庄行凶多日。百人斩事件就发生于日军由上海进攻南京途中。

事件过程

1937年11月13日,日军第16师团在上海西北部的白峁口登陆后,与中国军队第40师进行激战。次日,16师团主力进攻常熟,部分兵力攻打吴福。1937年11月23日,16师团部队接到向南京进攻的命令,于是向锡澄防线进军攻打,并一路追击中国军队至南京。

日军第16师团两名少尉炮兵小队长向井敏明和大队副官野田毅,在由上海进攻南京的途中,展开了“砍杀百人大竞赛”,两人约定以谁先杀满100人为胜利。11月30日,向无锡出发后,向井敏明已杀害56人,野田毅也杀害了25人。12月2日下午6点攻占丹阳城前,向井敏明杀害86人,野田毅杀害65人。12月5日,当两位杀人竞赛者在距离南京45公里的句容再度相遇时,向井敏明杀害89人,野田毅杀害78人。12月10日,两名杀人凶手在南京城外的紫金山麓再次相会,此时杀害人数已达到了向井敏明106人,野田毅105人,均超过了斩杀100人的约定。由于无法判定谁杀害人数先达到100人,两人决定以平手判定,并约定继续比赛,看谁先杀满150人。

日本《东京日日新闻》(1943年后改名为《每日新闻》)从1937年11月29日至12月12日短短10余天的时间里,连续4次向日本国内跟踪报道了“杀人竞赛”的进展情况,同时为日军在华暴行留下了可靠的证据。

事件后续

新闻披露

1938年1月1日,上海租界英文《密勒氏评论报》转载《东京日日新闻》刊载的向井敏明、野田毅二人杀人竞赛的消息,并发表《向井与野田两少尉是如何完成杀人定额的?》。此外,西班牙、苏联等国媒体也对向井敏明、野田毅二人的杀人比赛进行了报道。由于日军对南京城的封锁,口中方媒体对有关日军南京暴行的报道相对滞后,直至1938年1月25日,《申报》(汉口版)才以《紫金山下杀人竞赛 敌兵惨绝人寰》为题,转述了《密勒氏评论报》对“百人斩”的报道,揭露向井敏明与野田毅在南京进行杀人竞赛的事件。同日,武汉《新华日报》也刊发了题为《南京紫金山下杀人竞赛,完寇军暴行惨绝人寰》的报道。

民国知名外交家金问泗当时在荷兰,知晓了向井敏明、野田毅二人的暴行后,金问泗得知后认为国民政府应当将二人列为审判对象。由于国民政府未有专门设立的日军罪行调查机构,直至1942年,金问泗向外交部提出设立专门的调查机构,尽快启动对日本战争罪行的调查工作,以便将来对战犯提起诉讼。

审判战犯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国民政府随即展开审判日本战犯的工作,南京大屠杀作为专案进行了审理。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提出了南京大屠杀案日军战犯名单,将向井敏明列为战犯,但野田毅尚未列入。

1947年,时任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检察官办事处官员的高文彬,在《东京日日新闻》上发现了《百人斩大竟赛》的报道后,立即将证据保留并通过中国首席检察官顾问倪征燠寄给南京军事法庭庭长石美瑜,中方立即向盟军总部提出抓捕罪犯的申请。

石美瑜收到证据后立即上报国民政府国防部,此后按程序由中国驻日代表团向驻日盟军总部提出抓捕向井敏明和野田毅。后经盟军总部调查,向井敏明和野田毅在莱特湾一战中被美军俘虏,后遣返回日本。1947年8月20日,国际宪兵经多方寻找后,在一处集市将正在摆摊的野田毅抓捕,国际宪兵通过审讯野田毅得知向井敏明下落,并将其抓获。

百人斩

雨花台伏法

1947年11月6日,向井敏明和野田毅由中国驻日代表团军事组引渡到中国,关押在南京小营战犯拘留所。1947年12月18日,南京军事法庭在励志社大礼堂对向井敏明和野田毅进行审判。审判从10时开始,两人与南京大屠杀主犯谷寿夫在法庭上百般抵赖拒不认罪,但在确凿的证据面前,他们的狡辩徒劳无功。当日下午14时30分,石美瑜审判长当庭宣布向井敏明和野田毅,在作战期间共同连续屠杀俘虏及非战斗人员,各处死刑。野田毅和向井敏明在等待死亡中渡过了40天,第二年1月28日,两个杀人凶手和谷寿夫被押到雨花台刑场执行枪决。

百人斩

相关争议

右翼否认

1952年,日本记者田中正明出版《帕尔博士的叙述:真理的审判·日本无罪论》一书,妄图以此书否定“南京大屠杀”和日本的侵略罪行。田中正明充当了日本右翼势力为侵略战争翻案的先行者。此后,日本右翼军国主义分子的众人多次对其侵华行为进行诡辩。1972年至2007年,日本右翼人员铃木明,东中野修道和水岛悟等人试图掩盖侵华日军的恶行。他们多次发表文章,出版书籍,拍摄电影,通过歪曲事实,编造谎言进行辩护,认为“南京大屠杀”是虚构出来的,并否定百人斩的罪行。

事实记载

1971年6月,日本《朝日新闻》记者本多胜一在中国走访调查40多天,将其见闻整理出版了《中国之旅》一书,书中记载了百人斩事件四位幸存者的证词。此书当年8月在《朝日新闻》连载后,日本国内反响此起彼伏,使百人斩事件在日本受到关注长达30年。

战犯向井敏明的女儿向井千惠子和野田毅的儿子都曾经因百人斩事件在日本东京地方法院、东京高等法院和日本最高法院起诉,这些法院判决很明确,相关证据充足,因此均判处他们败诉。此事件是战争时期,日本报纸自己的宣传,同时也是战后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当时认定的事实,现在又得到日本三级法院的维持。百人斩事件的真实性得到进一步证实。

相关评论

时任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驻远东记者汤姆斯·密勒(T·F·Millard)所办的《密勒氏报》 报道《东京日日新闻》所载“杀人比赛”消息后,曾加评论:“如此暴行,可谓惨绝人寰矣。”

相关证据

百人斩事件杀人凶器之一,作为呈堂证物出现于南京军事法庭,后被审判庭庭长石美瑜带到台湾保存。曾在《侵华日军在淞沪地区的暴行实物展》展出,现存于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百人斩

报道百人斩日文报纸原件,报头上写着《东京日日新闻》昭和十二年十二月十三日(1937年)。由吴先斌辗转从日本人手中购得,曾在江苏南京展出,现存于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

百人斩

法庭庭长石美瑜保存的南京军事法庭判处向井敏明、野田毅、田中军吉死刑的判决书底稿。2003年由石美瑜的儿子石南阳律师捐赠,现存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百人斩

相关作品

出版时间

著作名称

出版社

作者

2014年

《南领馆京大屠杀史料集 34 日本军国教育·百人斩与驻宁史料》

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张宪文主编

 2005年

《民国南京1927-1949》

文汇出版社

秦风编

2014年

《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学出版社

张纯如编

2015年

《第21次是国家公祭》

江苏人民出版社

朱成山,李慧编

2020年

《东京审判中国团队》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杨一心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