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虎队(英文:Flying Tigers),全称为“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正式名称为美籍志愿大队(American Volunteer Group ),创始人是美国飞行教官陈纳德,于1941年8月1日成立。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飞虎队的:名称、成立背景、历史沿革、后续、组织架构、评价与意义、后世纪念、交流、相关作品、相关合集等介绍

别名

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

外文名

Flying Tigers

创立时间

1941年8月1日

创立者

克莱尔·李·陈纳德

地点

中国云南

成立目的

担负昆明地区基地防空,前线重要地区野战防空,打击滇緬公路的日军

解散时间

1942年7月4日

性质

雇佣军

简介

飞虎队是于二战期间成立的一支由美国飞行人员组成的空军部队,主要在中国、缅甸对抗日本。1941年4月15日,中美达成一项秘密协议,允许美国预备役军人和陆军航空队,以及海军和海军陆战队航空队的“退役人员”前往中国参加战斗。同年8月1日,正式成立“中国空军美国志愿大队”,总部设在昆明,陈纳德为志愿队指挥官。大队编为3个中队,装备有P-40B型飞机25架,及中国空军派赴该队服务人员共计270人。后来陆续从美国运来P-40战斗机100架。飞虎队的主要任务是:担负昆明地区基地防空,前线重要地区野战防空,打击滇緬公路的日军。

1941年12月20日,飞虎队战机迎击日军10架轰炸机,以击落日机6架,击伤3架,而无1机损失的战绩,一战成名。此战之后,美籍志愿大队的称呼就变成了令日军闻风丧胆的“飞虎队”。此后,“飞虎队”在中国西南部地区完成了保卫滇缅公路、怒江阻击战、驼峰航线护航等一系列传奇般的战斗。从1941年12月至1942年6月,飞虎队共参战百余次,击落、炸毁敌机297架,被击落、炸毁飞机51架。

1942年7月4日,美国政府决定将“飞虎队”纳入美国陆军正规编制,改编为第十航空队第23战斗机大队(亦称美国空军驻华特遣队),脱离中国空军的序列。次年3月10日,美国空军驻华特遣队奉命扩编为美国陆军第十四航空队。陈纳德领导的飞虎队、美国空军驻华特遣队和第十四航空队,在抗日战争期间,共击落炸毁敌机2500架,自己损失飞机568架。

名称

“飞虎队”,而这个名字的由来一直众说纷纭。其中一种说法是,当时,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使用的是P-40战斗机,战斗机的机头画着鲨鱼头像,十分醒目。但昆明民众没怎么见过鲨鱼,将画像错认为老虎,一些记者将航空队称为“飞老虎”。陈纳德将军及其同僚觉得这个名字不错,于是在设计军标时,就以“Flying Tigers”为图案,飞虎队因此扬名。

成立背景

1937年7月7日,日本法西斯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北平、天津、南京、上海等工商业重镇相继沦陷,东北和东南对外通道被切断。1938年8月,滇缅公路通车,日军轰炸机群开始疯狂轰炸昆明和滇缅公路沿线,企图割断中国最后一条与外界联系的通道,妄图通过正面战场的疯狂进攻和国际封锁,在 “三个月内灭亡中国”,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为保护滇缅公路的运输不受或少受日军的空袭,保障国际援华物资能够源源不断地通过滇缅公路运往中国的抗日前线,1941年4月15日,中美达成一项秘密协议,由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行政命令,允许美国预备役军人和陆军航空队,以及海军和海军陆战队航空队的“退役人员”前往中国参加战斗。

历史沿革

创建初期

1937年初,应国民政府邀请,美国陆军航空队退役上尉飞官陈纳德(Claire Lee Chennault,1890~1958年)获聘来华担任中国空军顾问。同年7月,陈纳德经过一番考察认为,中国空军飞机少,真正能够用于作战的飞机仅百余架,而且有些是过时的飞机;飞行人员训练不足,特别是战术训练非常之差。由于航空技术装备不足和陈旧,使一些飞行员在初级训练阶段就坠机丧生。他认为中国空军要发展就要添购性能先进的飞机,并加强飞行技术训练。

考察快结束之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陈纳德接受宋美龄的建议,在昆明市郊组建航校,以美军标准训练中国空军,他还积极协助中国空军对日作战。迫于日本外交压力,陈纳德的活动逐渐转为非公开。


飞虎队

1940年8月后,日本空军开始使用性能先进的零式战斗机,当时中国空军使用的伊-15、伊-16飞机不是零式飞机的对手,中国后方大城市重庆、成都、兰州等地及空军基地经常遭日本空军空袭。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自顾不暇,已无能力继续为中国提供飞机。中国政府寄希望于美国政府向中国提供一支战斗机部队,以便抗击日本空军。这时日美关系恶化,为中国政府谋求美国援助带来机会。

1940年11月,陈纳德和毛邦初前往美国,谋求得到一批飞机。当时美国的注意力在欧洲战场,对中国战场并不关心。陈纳德向美国各界人士介绍了中国抗战的艰巨性和重要性。几经周折,陈纳德关于要美国支持中国抗战的建议终于得到了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和海军部负责航空事务的次长托马斯•科克兰的支持,并说服了美国总统罗斯福。

1941年3月11日,罗斯福总统签署了“租借法案”,按照这项法案战斗机等武器装备可以作为租借物资出租给中国或其他国家。同年4月15日,中美达成一项密令,由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行政命令,允许美国预备役军人和陆军航空队,以及海军和海军陆战队航空队的“退役人员”前往中国参加战斗。美国政府向中国提供了原为英国生产的P-40战斗机100架。

陈纳德和蒋介石的私人代表宋子文以“中央飞机制造公司”的名义在美国各地招募空地勤人员,其条件是:每人每月工资飞行员600美元、队长750美元、机械人员350— 400美元,每年30天带薪金休假,外加每月30美元生活津贴。随后,宋子文又规定飞行员击落一架日本飞机奖给500美元。每个志愿人员都必须签约作为中国空军志愿人员,为中国空军服务,并受到交战国被俘人员的国际保护。

正式成立

1941年7月10日,由110名飞行员和约150名地勤人员组成的第一批美国志愿队出征了,他们悄悄从旧金山启程前往缅甸东吁,进行战前集训。 8月1日,“中国空军美国志愿大队”正式成立,总部设在昆明,陈纳德为志愿队指挥官。

受训完成后,陈纳德将志愿队大队编为3个中队:第一中队“亚当与夏娃”,中队长为罗伯特•桑德尔;第二中队“熊猫”,中队长杰克•钮科克;第三中队“地狱天使”,中队长阿维德•奥尔逊。装备有P-40B型飞机25架,加上中国空军派赴该队服务人员共计270人。由于这些飞行人员多数是运输机、轰炸机驾驶员,对他们先施以战斗机飞行训练逐步掌握空中作战技能。后来陆续从美国运来P-40战斗机100架,途中1架掉入海中,实际只运到99架。美国志愿队的主要任务是:担负昆明地区基地防空,前线重要地区野战防空,打击滇缅公路的日军。其中,第一中队和第二中队安排驻扎到云南昆明,其任务主要是保卫大后方的重要城市;第三中队则驻扎缅甸仰光。陈纳德以战略家的眼光注意到,必须保卫滇缅公路的两端——仰光和昆明,才能保证滇缅公路运输的安全和有效。昆明作为援华物资的储备和分配中心,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飞虎队

初战告捷

1941年12月18日,日军飞机轰炸昆明,陈纳德命令第一、二中队驻防昆明担任云南境内防空作战任务,第三中队仍留驻仰光协助英军防空作战。12月20日上午,日军10架轰炸机空袭昆明,美国志愿队起飞 P-40飞机24架截击,在昆明上空展开了激烈空战。日军飞行员突然遭到志愿队的攻击慌忙丢下炸弹就逃,艾德•雷克特第一个击落1架敌机,接着路易•霍夫曼击落1架敌机,弗雷兹•沃尔夫连续击落2架敌机。日本轰炸机敌不过速度快、攻击力强的P-40战斗机,美国志愿队以10比0首开空战纪录。

1941年12月25日圣诞节,日本出动97式轰炸机60架,在18架零式飞机的掩护下空袭仰光,美国志愿队起飞拦截,击落敌机22架。第二年1月10日,美国志愿队出动P-40飞机9架同英国皇家空军飞机6架空袭了日军在泰国的一个空军基地,击毁敌机24架、卡车3辆,并扫射了敌部队。5月12日得知日本空军在河内嘉林机场集结,美国志愿队出动P-40飞机10架空袭,击毁敌机16架。随着战局的变化,陈纳德在緬甸的作战部队逐渐移驻腊戍、垒允、保山等地。

从1941年12月至1942年6月,美国志愿队共参战百余次,击落、炸毁敌机297架,被击落、炸毁飞机51架。陈纳德根据日本在飞机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及作战特点、双方飞机的性能,制定了利用高度优势俯冲攻击并脱离“打了就跑”的战术,以及双机、三机编队(后来发展为四机编队)协同作战思想,在空战中取得了积极的战果,并逐渐为美国军方所接受。

改编扩建

1942年7月4日,美国政府决定将“飞虎队”纳入美国陆军正规编制,改编为第十航空队第23战斗机大队(亦称美国空军驻华特遣队),脱离中国空军的序列,成为与中国空军并肩作战的盟国部队。陈纳德由陆军预备役转为现役,任大队指挥官。飞虎队解散后,第23战斗机大队沿用了“飞虎队”的名称。在其后9个月的作战中,该队共击落敌机149架,投炸弹300余吨,自己损失P-40战斗机16架。


飞虎队

1943年3月10日,美国空军驻华特遣队奉命扩编为美国陆军第十四航空队,并先后得到B-24、B-25型轰炸机和P-38、P-47、P-51 型等性能更加优越的战斗机,实力不断增强,到1944年11月时,该队共有17437人,战斗机535架、轰炸机156架。第十四航空队从成立之日起,不断飞往各地战场执行作战任务,并配合美国海军袭击日本在台湾、香港、菲律宾等地的基地。至1945年5月,共击落、炸毁敌机2054架,自己损失 500 架。

1945年8月1日,陈纳德被美国陆军航空司令部以健康原因免职。陈纳德领导的美国志愿队、美国空军驻华特遣队和第十四航空队,在抗日战争期间,共击落炸毁敌机2500架,自己损失飞机568架。

主要战绩

保卫滇缅公路

战争爆发后,日军迅速封锁了当时中国的重要港口和沿海地区,当时只有滇缅公路,能用来运输当时的的物资,还有抗战后方相关的生活用品。日军为了断绝中国的物资补给,经常出动飞机,轰炸公路。此时飞虎队也肩负上了保卫滇缅公路的任务。

滇缅公路,东起昆明,西至缅甸的腊戍,经由仰光—曼德勒铁路,南抵仰光港。滇缅公路不仅是一条运输线,更是一条维持抗战信心的心理底线。如果日军切断滇缅公路,中国国内的战争物资储备只够维持三个月。为了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必须确保滇缅公路这条最后的国际交通线畅通。中国需要美英的物质援助,打通滇缅公路。美英则需要中国牵制日军,支援欧洲和太平洋战场。打败日本侵略军的共同目标,将三大国紧紧地连在一起。

1942年5月,日军打败在缅甸的中国远征军后,沿滇缅公路乘势攻入中国云南境内,并迅速推进至怒江西岸,整个怒江峡谷内挤满了日军的士兵和车辆。这时,峡谷上空突然飞来了一群轰炸机,他们对准公路上挤成一团的日军猛烈开火,不久就摧毁了峡谷内几乎所有的日军车辆和重装备,击毁了他们搭设了一半的浮桥。日军的冒险计划被彻底打碎。这就是陈纳德将军所领导的“飞虎队”。

怒江阻击战

1942年3月,日军对缅甸发动了突然进攻,5月攻入云南境内占领了怒江以西的地区。为阻止日军乘势进犯,守军部队将事先安放于怒江之上的惠通桥的炸药引爆。

飞虎队接到命令,阻击准备强渡怒江的日军。飞虎队连续出击。袭击保山、腾冲、龙陵一带的日军运输队,日军在飞虎队的轰炸下几乎全军覆没。

1942年7月3日,美国航空志愿队解散,而以志愿队部分队员为主组建隶属美国陆军第10航空队的第23大队。美国航空志愿队在中国、缅甸、印度支那作战近8个月,以空中损失12架飞机和地面被摧毁61架的代价,取得击落约150架敌机和摧毁297架敌机的战绩。美国航空志愿队共损失26名飞行员。

驼峰航线

1943年,志愿航空队改为第十四航空队,除了协助组建中国空军,对日作战外,还协助飞越喜马拉雅山,从印度接运战略物资到中国,以突破日本的封锁,人称“驼峰航线”。航线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经缅甸到中国昆明、重庆。运输机飞越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的山峰时,达不到必需高度,只能在峡谷中穿行,飞行路线起伏,有如驼峰,驼峰航线由此得名。飞机在飞行时常有强烈的气流变化,遇到意外时,难以找到可以迫降的平地。飞行员即使跳伞,也会落入荒无人烟的丛林难以生还,日军飞机的空中拦截也给运输队造成巨大威胁。

在这条航线上,中美双方3年多共向中国战场运送了80万吨急需物资,人员33477人。航空队共损失563架飞机,牺牲1500多人。第十四航空队还有力地配合了中国军队的战斗,至抗日战争结束,第十四航空队共击落日敌机2600架,击沉或重创223万吨敌商船、44艘军舰、13000艘100吨以下的内河船只,击毙日军官兵66700名。

后续

彼时美日尚未宣战,美国志愿队是由非官方机构出面组建,队员们秘密抵达中国,以中国政府雇佣的志愿人员名义参战。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认为该组织与政府毫无关系,因而这些人不能享受退伍军人的待遇。这些曾为中国抗战作出过贡献的美国志愿队队员们,曾长期为自己的名誉和待遇问题而困扰。

他们经过长达40多年的抗争,终于在1991年7月,经美国国防部的一个特别委员会裁定:美国志愿队1941年赴中国是“执行作战任务”,并“从美国参战之日起归属美国武装部队统辖”,因此志愿队队员应被视为美国军人。虽然这时志愿队队员只有28人还健在,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留下来的一桩积案,总算有了个公正的结论。

组织架构

指挥官

职务

姓名

指挥官

陈纳德

第一中队队长

罗伯特•桑德尔

第二中队队长

杰克•钮科克

第三中队队长

阿维德•奥尔逊

以上参考:

驻扎地点

飞虎队总部设在昆明。第一中队和第二中队驻扎云南昆明,第三中队驻扎缅甸仰光。

编队

飞虎队编制为3个中队,第一中队“亚当与夏娃”,第二中队“熊猫”和第三中队“地狱天使”。

人员

飞行员和中国空军派赴该队服务人员共计270人。

主要任务

飞虎队的主要任务是:担负昆明地区基地防空,前线重要地区野战防空,打击滇缅公路的日军。其中,第一中队和第二中队其任务主要是保卫大后方的重要城市;第三中队保卫滇缅公路的两端——仰光和昆明。

主要装备

飞虎队成立初期,装备有P-40B型飞机25架,后来陆续从美国运来P-40战斗机100架(途中1架掉入海中,实际只运到99架)。

机型介绍

机型

性能/武器装备

飞虎队

性  能:

最高速度:366英里/小时

最大升限:29000英尺

最大航程:716英里

武器装备:6挺12.7毫米口径机枪,1枚500磅炸弹或2枚250磅炸弹

飞虎队

性  能:

最高速度:366英里/小时

最大升限:29100英尺

最大航程:716英里

武器装备:6挺12.7毫米口径机枪,1枚500磅炸弹

飞虎队

性 能:

最高速度:364英里/小时

最大升限:30000英尺

最大航程:610英里

武器装备:6挺12.7毫米口径机枪,1枚500磅炸弹或6枚4.5英寸口径空对地火箭弹

飞虎队

性 能:

最高速度:364英里/小时

最大升限:30000英尺

最大航程:610英里

武器装备:6挺12.7毫米口径机枪,1枚500磅炸弹或2枚250磅炸弹

飞虎队

性 能:

最高速度:440英里/小时

最大升限:41900英尺

最大航程:1300英里

武器装备:4挺12.7毫米口径机枪,2枚1000磅炸弹

飞虎队

性 能:最高速度:440英里/小时

最大升限:41900英尺

最大航程:1300英里

武器装备:6挺12.7毫米口径机枪,2枚1000磅炸弹

飞虎队

性 能:

最高速度:275英里/小时

最大升限:24000英尺

最大航程:1500英里

武器装备:2挺12.7毫米口径机枪,1挺7.62毫米口径机枪

飞虎队

性 能:

最高速度:275英里/小时

最大升限:24000英尺

最大航程:1500英里

武器装备:8挺12.7毫米口径机枪,4000磅炸弹

飞虎队

性 能:

最高速度:275英里/小时

最大升限:24000英尺

最大航程:1500英里

武器装备:12挺12.7毫米口径机枪或14挺13毫米口径机枪,1门75毫米口径机炮,4000磅炸弹载弹量

飞虎队

性 能:

最高速度:290英里/小时

最大升限:28000英尺

最大航程:2200英里

武器装备:10挺12.7毫米口径机枪,8000磅炸弹载弹量

飞虎队

性 能:

最高速度:358英里/小时

最大升限:31850英尺

最大航程:3250英里

武器装备:12挺12.7毫米口径机枪,1门20毫米机炮,20000磅炸弹

飞虎队

性 能:

最高速度:230英里/小时

最大升限:23000英尺

最大航程:2125英里

飞虎队

性 能:

最高速度:230英里/小时

最大升限:23000英尺

最大航程:2125英里

飞虎队

性 能:

最高速度:270英里/小时

最大升限:24500英尺

最大航程:3150英里

飞虎队

性 能:

最高速度:303英里/小时

最大升限:32000英尺

最大航程:2850英里

飞虎队

性 能:

最高速度:303英里/小时

最大升限:32000英尺

最大航程:2850英里

飞虎队

性 能:最高速度:345英里/小时

最大升限:30000英尺

最大航程:730英里

武器装备:引擎上方设置2挺12.7毫米口径机枪,4挺7.5毫米口径机枪,每边机翼下各挂两挺

评价与意义

云南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吴宝璋:“在战争期间,陈纳德创建的事业是如此的辉煌,他建立了一支令日本人闻风丧胆的飞虎队,后来又把这支飞虎队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空中力量。他还积极地促进驼峰航线的开通,这条航线是战争期间规模最大的空中运输线,它支撑着中国的抗日战争。”

后世纪念

昆明飞虎队纪念馆

为了让更多的市民了解“飞虎队”、认识“飞虎队”,2016年12月20日,昆明飞虎队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作为昆明市博物馆的专题分馆,位于昆明市尚义街60号,昆明市盘龙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尚义街小白楼内。

昆明飞虎队纪念馆总占地面积320平方米,建筑面积405平方米,展陈面积225平方米。作为专题展示二战时期飞虎队的相关文物及历史的分馆,昆明飞虎队纪念馆设主题展览“长空飞虎——飞虎队文物展”,该展览系统地介绍了抗日战争时期,美籍援华志愿队、美国驻华空军特遣队、第14航空队等“飞虎队”的相关历史。作为“飞虎队”成立总部的所在地——昆明,昆明飞虎队纪念馆在获捐赠收藏的近2000件文物资料中甄选近200件展示给观众,这其中有重要的历史文件、照片、实物,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飞虎队历史,以纪念在这片热土上战斗的飞虎英雄们。


飞虎队

驼峰飞行纪念碑

为了纪念中美两国开辟“驼峰航线”的壮举,驼峰飞行纪念碑于1993年竣工落成。纪念碑坐落于云南昆明玉案山郊野公园内,碑上的“驼峰飞行纪念碑”为张爱萍将军手书。


飞虎队

怒江驼峰航线纪念馆

怒江驼峰航线纪念馆位于云南省省级片马口岸,是中国唯一陈列有完整驼峰坠机残骸的纪念馆,于2004年7月6日开工建设,2005年12月20日对外开放。该馆占地面积3300㎡,由展览主厅和两间库房组成,展览陈列有大量文献资料和中航C—53运输机残骸,以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内发现的26架坠机残片、残骸等,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美飞行员共同开辟“驼峰航线”的历史。纪念馆年均参观人数10万人次以上。


飞虎队

交流

2019年12月,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在加州旧金山湾区的利弗莫尔机场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2019年是“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飞虎队”)首次对日空战78周年。

2020年2月6日,美国最后一位“飞虎队”成员、美国飞虎队协会(AVG Flying Tigers Association)前会长弗兰克·洛桑斯基(Frank Losonsky)已于2月6日去世,享年99岁。弗兰克·洛桑斯基是“飞虎队”48名机工长中年龄最小的一位,20岁就远赴异国他乡,经历了“飞虎队”不少大战,以一流的维修技艺保证了飞行员同伴升空击杀,屡建奇功。

2023年8月30日,莫耶、麦克马伦同格林共同致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习近平主席于9月12日复信,他在信中指出,新时期中美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需要新时期飞虎队员的参与和支持,希望飞虎队精神能够在两国人民之间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2023年10月30日,美国第14航空队援华抗战8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

2023年11月1日,,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杰弗里·格林和飞虎队老兵哈里·莫耶、梅尔文·麦克马伦一众飞虎队老兵与家属及陈纳德将军后代,一同来到重庆史迪威博物馆,在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老物件前流连,满含深情地回忆起同中国人民并肩抗战的岁月。

当天下午6点,莫耶和麦克马伦走进重庆史迪威博物馆大门,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共同为史迪威将军头像敬献花篮。尽管莫耶已有103岁,麦克马伦也有98岁,但他们依然精神矍铄。

随后,他们参观了史迪威将军旧居、史迪威将军生平图片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援华空军图片实物展,一边仔细聆听讲解,一边与身边的亲友交谈,并认真地在“友谊墙”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欣喜地合影留念。


飞虎队

相关作品

书籍

日期

书籍名称

出版社/作者

封面

2017-8

《飞虎队》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美] 丹尼尔·福特

飞虎队

2022-4-30

《飞虎队:美国飞行员对日作战的隐秘历史》

索·恩|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美] 塞缪尔·克莱纳(Samuel Kleiner)

飞虎队

影视剧

日期

作品名称

类型

封面

1943-03-29

《飞虎队》(Flying Tigers)

电影

飞虎队

2016-02-28(中国大陆)

《飞虎队大营救》

电视剧

飞虎队

注释

展开[a]

张爱萍(1910年1月9日-2003年7月5日),出生于四川达县。1980年后,历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