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弥远(1164年-1233年),字同叔,号小溪,别号静斋,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鄞州区)人,南宋中期权臣。出生于四明史氏家族,其父为南宋重臣史浩。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史弥远的:人物关系、人物生平、施政举措、相关评价、人物关系、人物轶事、相关建筑、相关形象、相关合集等介绍

姓名

史弥远

同叔

时代

宋代

出生日期

隆兴二年(1164年)

去世日期

绍定六年(1233年)

谥号

忠献

追谥

卫王

官职

右丞相兼枢密使

父母

史浩、周惠

子女

史宅之、史宽之、史宇之、史氏

兄弟姐妹

史弥大、史弥正、史弥坚等

籍贯

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鄞州区)

简介

史弥远于淳熙六年(1179年)补承事郎,并于两年后的铨试中获第一名。淳熙十四年(1187年),应举参加进士科考试。绍熙三年(1192年),史弥远累迁至太常寺主簿,因父去世而回乡守丧。庆元二年(1196年),任诸王宫大小学教授。此后数年,史弥远先后任太常丞、刑部郎官、秘书少监等职位。开禧三年(1207年)十月,史弥远等诛杀韩侂胄,因功任礼部尚书,此后又获封伯爵,同知枢密院事,任太子赵询的宾客。嘉定元年(1208年),史弥远升枢密院事,任右丞相兼任太子少傅。同金国讲和,约定输送岁币。同年因母亲去世而回乡守丧。次年,回朝重新任职。嘉定八年(1215年),史弥远向金国试探减少岁币,但不被允许,此后他以漕渠干涸为由拒绝输送岁币。嘉定十年(1217年)金国攻宋,史弥远起初不想同金国发生战争,但国内主战势力迫使史弥远改变想法。史弥远在任命将领展开攻势,召抚金国国内反抗势力,并企图联合蒙古夹击金国。嘉定十七年(1217年)宋宁宗去世,史弥远扶持赵昀继位,是为宋理宗,他因拥立之功被封魏国公。此后史弥远先后历任少师、太傅、太师等职位,绍定六年(1233年),史弥远因病逝世,宋理宗追封卫王,谥号“忠献”。

史弥远执政期间,对金国采取缓和的政策,只招抚金国国内的“忠义军”,直至双方关系破裂,他才对金国采取一系列攻击措施。对内史弥远为理学人士平反并追封,选拔贤良治理国家,同时也排斥异己,培植势力。平定内部叛乱势力,发行新会子,充实国家府库,后因滥发会子导致物价上涨,民意沸腾。宋理宗对史弥远有一个很高的评价,称赞他“公忠翊运,定策元勋”。而元代文人方回则认为应当将史弥远“发棺戮尸,播告天下”。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史弥远,字同叔,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鄞州区)人,父亲是南宋越王史浩。祖籍溧阳(今江苏常州溧阳市),其祖先史惟则宦游到鄞县,从此便定居此处。

淳熙六年(1179年),史弥远补承事郎,两年后调任宣义郎,在铨试中获得第一名,调往建康府粮料院,担任沿海制置司干办公事。淳熙十四年(1187年),史弥远应举参加进士科考试。绍熙元年(1190年),他被授大理司直的职位,次年迁太社令。绍熙三年(1192年),史弥远任太常寺主簿,他以侍奉父亲为由,向朝廷请求祠观的官职,朝廷答应他的请求,让他主管冲佑观。不久后史浩去世,史弥远为其守丧。庆元二年(1196年),守丧结束,史弥远重新担任大理司直,不久后改任诸王宫大小学教授。百官轮流上奏时,他请求表彰廉洁官员,奖赏举荐贤能的人,提出一系列针对性政策。丞相京镗听到这些话后,让左右之人全都退下,他称赞史弥远将来的成就会在他之上,希望以后他能照拂一下他的家族。庆元四年(1198年),史弥远被任命为枢密院编修官,升任太常丞,又兼任工部郎官,后改为刑部郎官。庆元六年(1200年),朝廷授予史弥远宗正丞的职位,他则表示希望能派他到地方任职,朝廷允诺他的请求,将他派到池州任知州。嘉泰四年(1204年),史弥远担任浙西道的常平官,负责调节谷价。开禧元年(1205年),史弥远升任司封郎,并负责国史编修工作,此后又升秘书少监等职务。次年,史弥远前往资善堂兼任直讲的职务。

谋诛权相

时任宰相韩侂胄提出北伐的战略,企图通过这种方式稳固自己的地位。北伐失败后,朝廷召百官讨论这件事,史弥远上奏,反对北伐的战略,提出应当整顿边防,休养生息,待国力强大后,再图谋北伐之事。史弥远的门客看到这封奏章后,告知他可能会得罪韩侂胄,给家人带来灾祸。史弥远表示,自己只求利国,而不在意什么得罪人。不久后朝廷封史弥远为鄞县男爵,并让他兼任刑部侍郎。

南宋政权的多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而向金人求和的请求又不被同意,因此朝中内外都十分恐惧,众人都因为畏惧韩侂胄的权势而不敢直言。史弥远上奏诉说情况的紧急,皇子赵询知道后将奏章递交给宋宁宗,史弥远等人被罢免官职。开禧三年(1207年)十月,杨皇后兄弟杨次山联络史弥远,表示自己有密旨,请他一起除韩侂胄。史弥远联络钱象祖、李壁等大臣,李壁认为谋划之时拖久了容易发生泄密的事情,便让主管殿前司公事的夏震做好准备。同月乙亥日,韩侂胄入朝,走到太庙前被拦住,随后被拉到玉津园侧杀死。史弥远等将这件事告诉宋宁宗,宋宁宗开始并不相信,直到确认事情的真伪后,才下诏曝尸韩侂胄。此后史弥远兼任礼部侍郎,并担任着修国史和实录的职位。

宋宁宗召史弥远去延和殿奏对,并打算任命他为签书枢密院事,史弥远对这项任命予以推辞。宋宁宗则将他任命为礼部尚书,并让他继续负责国史和实录的修撰。金国因为南宋求和,将大散关、隔牙关、濠州交换给南宋。史弥远上奏表示,北部边疆缺钱少粮,应当选拔优秀人才担任将帅,让其加紧储备训练士兵。宋宁宗听后,将史弥远任命为同知枢密院事,封伯爵,并让他担任太子赵询的宾客。


史弥远

得掌大权

嘉定元年(1208年),史弥远升知枢密院事,任右丞相兼任太子少傅,爵位升至开国公。他利用太子赵询以及御史中丞章良能排除异己,培植势力,先后使得卫泾、钱象祖等人被罢免。同年,史弥远同金国议和,约定向金国输送30万岁币,外加300万犒军银,史称嘉定和议。这一年史弥远的母亲去世,他返回家乡办理丧事。赵询则请求赐予史弥远宅邸,方便他为母守丧。次年,因使者催促紧急,史弥远返回朝中任职,重新担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兼太子少师。朝中许多人都对议和之事不满,将领罗日愿联合杨明等人一起发动兵变,企图诛杀史弥远。但事情泄露,遭到诛杀。

嘉定四年(1211年),服丧期满,史弥远被正式启用,他替赵汝愚雪冤,迎回在金国的归正人和元老,并为伪学党人平反。嘉定八年(1215年),史弥远派遣丁焴等前往金国参加寿诞,并借机请求减少岁币,但金国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史弥远知晓后,以漕渠干涸为理由,拒绝再向金国输送岁币。嘉定十年(1217年)四月,金国南下攻宋。史弥远主张和平处理,向金国谋求议和。但南宋国内出现许多主战的思想,其中“三学生运动”影响最大。史弥远面对朝中压力,只得退步,在边境上展开一系列攻势。任命贾涉为淮东制置副使,负责“内控归附,外接夷虏”。招抚金国山东一带的反抗势力,并于嘉定十二年(1219年)让京湖、四川等地区军队发动对金国攻击。此后更是同蒙古联系,希望双方一起攻击金国。嘉定十四年(1221年),朝廷嘉奖他的功劳,赐予他家庙祭器。这一年殿前司军官华岳因不满史弥远,企图谋杀他,但事情泄露被诛杀。

拥立新帝

宋宁宗因无子,收宗室赵竑为养子,立为继承人。史弥远送善琴的美人给赵竑,并厚待美人一家。美人感激史弥远,将赵竑的一举一动都告知他。美人知书达理性情狡谐,甚受赵竑喜爱。某次,赵竑指着琼州、崖州(今海南一带)对美人说,以后他得志就要把史弥远送到这,不然就是流放到新州(今广东新兴县)或恩州(今广东恩平)。史弥远知道后十分恐惧,曾数次赠送珍宝讨好赵竑,但赵竑将这些东西全都摔在地上。见状,史弥远更加忧虑。史弥远请国子学录郑清之教导赵昀,并打算扶持他为继承人。史弥远暗中在宋宁宗身旁中伤赵竑,使他被废。

嘉定十七年(1217年)宋宁宗去世,史弥远让郑清只通知赵昀,表示自己将扶持他为新君。他派遣使者请赵昀入宫,并亲自扶他到灵柩前行礼。之后才召赵竑前来,并告知禁卫,赵竑每次经过一座宫门时,都阻拦他的侍卫一次。赵竑到达后,史弥远也带他前去灵柩前行礼,并让将领夏震盯着他。宣诏时,史弥远哄骗赵竑站在旧日的班次,宣布诏书后,赵竑又被强迫下拜,承认赵昀的即位。

因拥立之功,史弥远被任命为太师,进封魏国公,对于这样的殊荣,他六次拒绝,并请求让自己回归故里,宋理宗答应他的请求。宝庆元年(1225年),潘壬等人反叛,谋立赵竑为主,事情失败后,史弥远派余天锡逼迫赵竑自杀,爵位被降为巴陵县公。大臣真德秀、魏了翁、洪咨夔、胡梦昱等人常为赵竑遭遇上奏,史弥远将这些人全部驱逐出朝廷。


史弥远

权倾朝野

宝庆二年(1226年),史弥远被任命为少师,并获得玉带的赏赐。他劝说宋理宗恭敬地侍奉太后,以此回报四方的拥护。绍定元年,朝廷任命史弥远为太傅,他先后推辞八次。当年夏天,史弥远因患病,而请求回乡,宋理宗不许。之后都城中出现灾祸,他五次上书请求辞职,宋理宗只将其降为奉化郡公,而没有同意他辞职的要求。绍定五年(1232年),史弥远的爵位再次被恢复。次年,朝廷任命史弥远为太师,他三次上奏推辞,请求取消这项命令,但是不被允许。

绍定六年(1233年),史弥远病重请求辞官,但皇帝不许,并先后任命他为太傅、太师等职位,并加封为会稽郡王。不久后,史弥远去世,朝廷追赠他中书令职,追封卫王,谥号“忠献”,并拿出绢银五千匹充作丧礼费用。葬礼结束后,朝廷派遣礼官在都城门外设筵祭奠,并赐史弥远出殡时用的旗帜、佩玉、黝纁。

施政举措

对外

先缓后战

史弥远执政期间,不轻启战事,同周边政权和民族都维持一个较好的关系,使国家相对稳定。开禧北伐后,金宋两国签订“嘉定和议”,两国关系由金宋叔侄之国改为伯侄之国,且岁币增加至30万,另加300万犒军银,相比于之前的隆兴和议,此次和议的屈辱性和岁币金额更大。后南宋向金国输送岁币,双方关系趋于和平。此后,金国因不敌蒙古,而打算取南宋。假借不贡岁币为由,率军南下攻击南宋。史弥远指挥军队应对,他在东部地区积极招纳忠义军,利用他们经营山东、河北,在西部则联合西夏共同出兵,同时试图联络蒙古一起夹击金国。此外,史弥远等朝廷官员同意金元帅张林以及严实等人的归附,而且增放忠义军粮饷,还不断给李全等忠义军将领加官进爵。史弥远利用这些外部势力来达到自身攻金的目的。

扶持忠义

史弥远执政期间,他通过支持金国领内的地方势力来削弱金国。山东民众因不满金国统治,而聚集在一起,反对金国。史弥远派应纯之同这些人联系,并赐予他们“忠义军”的名号,给予钱粮。这些人收受南宋的钱粮,同金国军队作战。其中被授京东路总管的李全,在两年的时间内从金国手中夺取山东及部分河南地区。此后屯驻楚州时,更是使“金人不敢窥淮东者六七年”。

对内

独揽相权

史弥远为独揽相权,不断与反对派争斗。其在联合杨次山除去韩侂胄后,那些曾依附韩侂胄的人多数遭到免官罢职或者处死,而史弥远、卫泾、钱象祖等参与政变的人逐渐升迁。后史弥远因与内廷杨皇后及太子赵询关系紧密,逐渐从与卫泾、钱象祖的斗争中胜出。当初参知政事卫泾企图联络宁宗、杨皇后请求罢免史弥远,后被赵询得知并告知史弥远,其便让御史中丞章良能弹劾卫泾,后嘉定元年(1208年)六月,卫泾被罢免外任。嘉定元年(1208年)十月,史弥远在担任右丞相后,次月史弥远因丁母忧而离开朝廷。但太子赵询在史弥远离开临安五天后便上请宁宗召回史弥远,而且章良能也继续弹劾钱象祖,后钱象祖于十二月一日罢相,自此史弥远成为南宋唯一的宰相。

崇尚理学

史弥远执政期间,尊崇理学,积极地为庆元党禁中受到迫害的理学人士平反。嘉定元年,追赠赵汝愚,次年追赠朱熹,此后又追赠彭龟年、张栻、周敦颐、张载等人。史弥远通过对理学人士的平反追赠,重拾理学在社会上的地位。为后来理学的昌盛,奠定基础。

选贤与能

史弥远执政期间,他提拔人才同自己一起执政,如钱象祖、雷孝友、娄机、郑昭先、曾从龙、任希夷、俞应符等人,这些人有的以文辞精博著称,有的风义凛然,有的好学精苦。这些人都来自不同的地域,史弥远并没有大肆提拔自己的同乡。赵善湘同史弥远是亲家,周铸是他的好友,史弥茂是他的哥哥,夏周篆是他的外甥,但这些人到史弥远去世后都没有很高的地位。

休养生息

史弥远掌权期间,施行“民为邦本”的治国思想,发展国内生产,健全宽恤制度,推行利民政策,恢复国家的实力。

平定内部

宝庆元年(1225年)二月,李全在楚州发动兵败。史弥远因担心激起其他兵变,便采取柔和政策,升李全为少保,并派徐晞稷前往安抚。忠义军将领彭义斌不满其行为,率领军队攻击李全,迫使其重新归附南宋。此后李全部再次在滁州发动兵变,史弥远让姚翀前往安抚。宝庆三年(1227年),李全投降蒙古。绍定三年(1230年)十一月,李全率军攻打扬州,史弥远依然采取缓和态度,提出给李全增加一万五千人份额的军粮,劝他退回楚州。此后宋军见李全继续造反,便抽调军队讨伐他。绍定四年(1231年),李全兵败而死,其残部或被剿灭或投降金国。为解决江淮湘赣等地的盗匪问题,采取只诛杀首恶,其余不问的策略,使得这些地区的匪患问题都被妥善处理。

滥发货币

史弥远为扩充府库,大量印发新会子,而以黄金、白银及铜钱兑换,只让民众用旧会子换新会子。官方购买物资、官员的俸禄、州郡的开支都用会子结算,这样的行为使得旧会子折价一半。物价也随之攀升,民众对此十分不满,先后在福建、江西等地爆发起义。

相关评价

宋理宗对史弥远有一个很高的评价,称赞他“公忠翊运,定策元勋”。

元代文人方回则十分痛恨史弥远,认为应当将史弥远“发棺戮尸,播告天下”。

明代文人王洙在《宋史质》中,评价史弥远“图定策之功,解新恩之厄,变易储位,废济王而弑之,是贱害贵也”,他对史弥远的功绩予以肯定,但对他废杀济王的行为予以驳斥。

明代文人柯维骐在《宋史新编》中,称赞史弥远“及其所为,时颇称治”,但也评价史弥远是一位权臣。

明代文人崔铣评价史弥远“史弥远 首恶也”,认为正是史弥远的废立行为,是导致南宋灭亡的原因之一。

明代文人王鏊评价史弥远“权势赫奕,废君立君比迹伊霍”,并认为他任人唯亲,排斥异己的行为,同“韩侂胄”一样。

明末清初文人王夫之评价史弥远“自利之私与利国之情,交萦于衷”,但他的自私之心超过利国之心,因此他算是个小人。

清代文人彭孙贻《茗香堂史论》中,评价史弥远“背君命、私废立、乱常干纪直”,将他同汉代的权臣梁冀、隋代的杨素相比较。

清代文人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中,评价史弥远“威甚于京、桧,且有废立大罪,而不预奸臣之列”,认为他的权势远超蔡京、秦桧。

清代文人华希闵在《延绿阁集》中,称赞史弥远“恤忠良,起废籍,正诬史,一时相业”,但对他废立君主的行为也予以批评。

清代文人赵翼评价史弥远“弥远则肆毒于善类者较轻,遂无訾之者”,认为他同秦桧相比,过错较轻,故没有很多非议。

学者郑国画评价史弥远“作为一个政治人物,其处事原则似乎是不够人情,且不符合社会既定的道德标准”,但史弥远作为一个拥有实际处理国家能力的宰相来说,他对南宋后期所做的贡献应给予肯定。

学者李超评价史弥远“虽然擅长权谋,且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南宋的安全与稳定。但他在执政的二十余年间,南宋国力始终未得到明显增强”。这也导致后期史弥远逝世后,南宋没有实力去应对蒙古的威胁。

人物关系

关系

姓名

简介

父亲

史浩

南宋越王

母亲

周惠

史弥远之母

哥哥

史弥大

南宋礼部侍郎

史弥正

南宋敷文阁待制、两浙东路提刑

弟弟

史弥坚

宋孝宗之兄崇宪靖王伯圭的女婿

妻子

潘友松

潘畤时之女

妾室

林氏

生史宇之

顾氏

史弥远死后,被史宅之改嫁

儿子

史宅之

南宋太傅、少卿

史宽之

南宋鄞县开国男爵

史宇之

南宋兵部尚书

女儿

史氏

嫁赵善湘三子赵汝楳

人物轶事

独坐未食

史浩曾携带史弥远、史弥坚去寺庙游玩。史浩故意将午餐时间拖延,一直到下午的申时三人都不曾进食。这时候的史弥远“独凝坐,绝怒色”,对不吃东西这件事,史弥远没有什么不满。史浩看到他的表现后,对他十分赞赏。

养鹰勿饱

宋军攻克淮安、盱眙,斩杀李全。战后论功行赏时,将领们都希望能够获得提拔,有人将这些想法告知史弥远。史弥远则表示,统率将领就像养鹰一样,不能让他们吃得太饱,如果吃饱就会飞走,并列举宋太祖同曹彬的故事为例。表明现在边境常有战事发生,如果现在就满足将领们升官的想法,那后面他们可能就不会出全力。

三凶四木

史弥远执政朝政,依靠的是梁成大、莫泽、李知孝等人。其中梁、莫、李三人被称之为“三凶”,而薛极、胡榘、聂子述、赵汝述四人因名字中带有木字,被人们称之“四木”。史弥远通过这些人,打压异己,维持势力。

巧迁墓址

史弥远晚年时,想为自己选一块风水宝地当做坟墓。几经挑选,最终勘定阿育王寺。当地僧人不想拆除阿育王寺,便推一位叫做师范的和尚前往杭州。师范在杭州各处张贴打油诗,诗中内容表明阿育王寺有天子气,史弥远选定此处为墓,或许是有不臣之心。民众见后,纷纷产生议论。宋理宗见后询问史弥远,史弥远表示自己选定的墓在东钱湖大慈山上,不是外面传言说的那样。

转世传说

史浩与天童寺住持宏智正觉交往数十年,二人关系十分好。某次二人聊天时,史浩问宏智正觉二人相较来说,谁的生活更好一些。正觉表示,史浩更好一些,话后他发现自己的话中内含羡慕之心,便开始自省。数年后,史浩去天童寺,看到正觉进入堂中,却没有见到他来招待自己。因此他派遣随从前往寻找正觉,发觉他已经圆寂。史浩随后便返回家中,得知他的妻子生了一个小孩子,因感觉他是正觉的转世,便取名弥远。

观音佛缘

史弥远同好友程休甫一起去普陀山游玩,二人前往潮音洞,一个传说中有观音显灵的地方。二人在此探索许久,却没能发现什么神迹。此后他经僧人提点,再次前往潮音洞,在哪里见到观音菩萨。当年晚上,一位高僧前来会见史弥远,告知他将官至太师,并劝他应当阻止皇帝用兵。话罢,高僧便消失不见,史弥远认为这是观音的化身。

相关建筑

史弥远墓

史弥远之墓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东钱湖大慈山一带,属家族墓地,周围有其父兄及子嗣的墓葬。史弥远墓在20世纪50年代被改建为多种建筑,因此现在只能见到一些修复后的石像。


史弥远

史氏宗祠

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有一个下水西村,村中的史姓民众同史弥远为同一宗族。村中建有一座史氏宗祠,挂着史弥远父子及其他先人的画像。祠堂周围还有德行桥、故里碑、八行桥等建筑。


史弥远


史弥远

相关形象

戏曲形象

史弥远因其行为不当,常被人编到滑稽戏当中,戏曲中的史弥远都是被嘲谑的对象,常被人指责任人唯亲。

文人周密的《齐东物语》中,记载蜀优嘲讽史弥远的故事,他们编排孔门弟子的故事,嘲讽史弥远任人唯亲,书中“汝之不改宜也,何不钻弥远乎”一句,讥讽意味十足。

南宋张端义的《贵耳集》中,记载一个伶人嘲讽史弥远的故事。史弥远得势的时候,在家里召开宴会,请来伶人表演杂剧。伶人念诗“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身旁的另一伶人则表示“非也,满朝朱紫贵,尽是四明人”。四明是宁波的称谓之一,此话是嘲讽史弥远任人唯亲。史弥远听到这些话后,便再也不请伶人表演杂剧。

明代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余》中,记载一则关于伶人在宫宴中嘲讽史弥远的故事。伶人用钻子钻石头,但一直没能钻开,便叹息道“钻之弥坚”。而另外一个伶人在旁边讥讽道“汝不去钻弥远,却来钻弥坚,可知道钻不入也”。席间的人听到这话,都感到惊讶,次日史弥远就派人将伶人驱赶走。

影视形象

年份

类型

剧名

饰演者

1983年

电视剧

射雕英雄传

于雷

2012年

电视剧

造王者

郭锋